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零七章建议 (第5/10页)
很干脆。 “这第一嘛,就是能够解决直辖市的展问题,第二就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,这第三嘛,就是能够出政绩,有助于你的升迁。” “说具体的,少来这些没用的东西。”曾垂普继续指挥曾凌风。 曾凌风说道:“这得从gdp的来源说起。改革开放之后,统计工作重新逐步回到正轨,到了1985年,国务院才正式开始在中国探索实行sna体系,gdp的概念从此在中国的官方话语体系中出现,但当时主要的指标概念仍为mps下的“国民收入”,gdp仅仅作为一个附属性指标存在,一直到3年,国家统计局才取消了国民收入指标,gdp正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,并迅成为社会熟知的热词。 在年,中国的gdp刚刚突破两万亿元人民币,但是从3年,即gdp正式成为核心指标的那一年开始,中国gdp持续五年每年都上一个万亿元的台阶,直到亚洲金融危机前的7年,中国gdp达到了744626亿元。与gdp的光荣与梦想随之而来的,是中国“大国崛起”从话语领域进入国际政治的现实层面,以及每个人都难以忽视的物质生活的极大变化。 但是中国的gdp高列车在行进之中,始终没有摆脱轨道上那些恼人的障碍栏:人均gdp呢?社会公正程度呢?环境的牺牲呢?资源的过度开呢?收入分配的方式呢?人民的幸福感呢?甚至,gdp数据本身的可信度呢? 在曼昆的《经济学原,他引用了罗伯特?肯尼迪在8年竞选总统时激烈批判gdp的言论:(g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、他们的教育质量,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。它也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,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廉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