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,见佳人 (第3/6页)
帮忙照顾妻子和母亲,这是张老五在边关最不放心的事情。 沈溪爽快地答应下来。 …… …… 沈溪此番到延绥镇可以说是历经磨难,不过回去时则轻松许多。 榆溪之战结束后,鞑靼人往北撤了几百里,河套地区的各游牧部落,几乎悉数撤过黄河。一方面鞑靼人是怕大明军队趁势反扑,另外在之前的行动中鞑靼人抢劫了大量粮草,尤其是从高明城手里抢的那批军粮至关重要,可以帮助鞑靼人渡过严寒的冬季。 此时临近腊月,天寒地冻,就连榆溪河也在连续几场大雪后封冻。刘大夏为人谨慎,绝对不会在粮草不继的情况下冒险。 见好就收,这是刘大夏和边关将领普遍的想法。 连沈溪也觉得,既然已经立了威,再深入草原作战没什么实际意义,占了地方又不能实施管理,最后还得狼狈地撤回来,那出击也就没了实际意义。 这是一个尴尬的时代,由于缺乏足够的工业产能,也就失去“羊吃人”的圈地运动的动因和契机,中原王朝不可能深入不毛之地的草原进行经营,导致边陲形势不会因为几个胜仗而彻底扭转。 沈溪坐在马车里,翘着二郎腿听着闽西小调,美貌如花的云柳给一边哼唱,一边为他捏腰捶腿。 沈溪打开车窗,看看左右兵强马壮的护卫队伍,优哉游哉地踏上了回程。 一行未到大同府,就跟京城过来迎接的队伍遇上。 京城更加迫切地想知道边关战事的结果,沈溪这边本来有上千兵马护送,朝廷又派了两千多京营兵马接应,同时送了一批粮草到三边,以解燃眉之急。 “这位是翰林院沈大人吗?这里有兵部马尚书给您的一封信。” 沈溪对于前来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