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门状元_第三八二章 严嵩是个暴脾气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三八二章 严嵩是个暴脾气 (第5/6页)

需要在考生正式入学前将所有监生排定名次名册,因此考试内容尽量求简。

    新入学的监生考四书文一道。太学生加时务策一道。

    四书文两边考的是同一道题也就罢了,题目竟然也出奇的简单,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”,标准的论语题,论的是中庸之道,看起来好似很高大上,可这题目早就被院试、岁试、乡试乃至会试的考官研究透了,沈溪自己能背上来关于这题目的程文就有十几篇之多。儒家学说,不正是让君子学会中庸?

    至于时务策。更没有营养,四个字的题目“严刑慎刑”。其实就是论到底是该严刑峻法,还是宽以治民。

    没有固定的答题纸,也不会有什么糊名和誊录。在自己带来的纸上写,写完就等着人过来收卷便可。

    那边的监生一人只需要作一篇文章,倒也能分出参差不齐,其中学问最好的应该属于地方上选拔上来的“贡监”,他们毕竟过了县、府、院三级考试,拿到秀才功名。甚至还在岁试和科试等选拔考试中名列前茅,这种文章对他们而言算是小儿科。

    至于第二等,却并非那些官宦子弟,反倒是“例监生”,这些人虽然是供了钱粮才得进国子监机会,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学问的,其中有很多根本是有才学而不得考官赏识,屡次考不上,没办法才纳粟入监。

    至于最后的那些“荫监”,全都是官宦子弟,就很不靠谱了。

    似乎各个名门世家都有共识,把好苗子留着参加科举,只有庸碌无为之辈才会送来国子监,混个几年出去放官,或许是条出路,毕竟不能浪费了宝贵的荫监名额不是?

    这些人来国子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