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文魁_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芦花荡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芦花荡 (第2/14页)

后来郑贵妃的伯父郑承恩及兄弟郑国泰重刻了新版《闺范图说》,并于京师大街小巷发行。

    结果吏科给事中戴士衡上疏弹劾吕坤,言他进《闺范图说》,意欲结交宫闱,逢迎郑贵妃,以为立储之事。

    由此事可知吕坤是冤枉的。

    但是时人分析,此为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受人指使之举。

    戴士衡万历十七年中进士,然后出任新建知县,当时张位正在新建老家赋闲。

    而这几年戴士衡官运亨通,从知县一下子升至吏科给事中,都有张位提携的影子在其中。

    张位在阁主事与吏部极为不睦,他与孙丕扬间可以用宿怨来形容。

    孙丕扬去年接替陈有年为吏部尚书后,大举改革。

    当时满朝上下对孙丕扬都很认可,认为他除了有些‘轴’外,绝对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,由他来担任吏部尚书,可以革除吏部的积弊。

    而孙丕扬也确实如满朝文武上下所期望的那样,他至吏部后公正严明,不徇私情,史称‘挺劲不挠,百官不敢以私干者’。

    为了杜绝请托之风,孙丕扬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选官办法,那就是创“掣签法”。

    此法说白了也就是抽签法!

    一切大选急选官员,全部由抽签决定,如此可以彻底杜绝请托。

    此举一出满朝上下无不称为公允,但是却惹怒了内阁。

    避免干扰?杜绝请托?你这不是明白着指着和尚骂秃子,说得就是咱们内阁干涉你们吏部的人事权吗?

    万历野获编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段子。

    说得是官场上避道,官员路上轿子碰到了,级别低的官员要避级别高的官员。

    当时六部官员碰到了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