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一章 萧衍的手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章 萧衍的手段 (第5/9页)

坛领袖?

    因为,他创作了永明体,促进中国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“古体诗”,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“近体诗”。永明体,是近代诗形成的前奏,而其产生的基础,是所谓的“四声八病”。

    “四声八病”,是声律的要求。声律,是诗歌的灵魂之一,也是诗歌在民间得以口口相传的传感器。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。早在先秦、春秋时期的诗歌,就知道声律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魏晋时期,中国声韵学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,有了进一步的发展。汉字有平、上、去、入四种声调,沈约则根据汉字四声和双声叠韵的特点,来研究诗句中声、韵、调的配合,指出平头、上尾、蜂腰、鹤膝、大韵、小韵、旁纽、正纽八种五言诗应该避免的弊病,称为“八病”。

    沈约发现的这八种病,对普通文学爱好者来说实在难以挨个去推敲,对老王这种打油诗大师、声律大盲来说,更是基本不可能掌握,所以也就不一一分析了。老王只知道“天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这首五言绝句的平仄感、声律感挺好的。

    能推敲出“四声八病”这种严苛声律规律的沈约,自然心思缜密程度异于常人,他早就揣摩出了萧衍的心思。而且,就算其他人不为萧衍当篡位的进言器,他沈约也要当,原因?

    因为,萧衍起兵推翻萧宝卷的过程中,他寸功未立。如今,改朝换代只是个时间问题了,只有主动向萧衍提出禅代,才能成为佐命功臣,在新朝里占据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沈约先是含蓄地对萧衍提及禅代之事,萧衍未表态。想必是对沈约的含蓄不太满意。沈约回家琢磨过味儿来,跑回来正式对萧衍提出这个动议,萧衍这才表示勉为其难的接受。

    沈约长舒一口气,这下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