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04 (第2/4页)
随后他们备受震动地想到,这是人的情绪,也只有人才能绽放出如此灵性的光辉,才能凭借一个眼神就承载得起历史。 这就是印西一直渴望但无法说清的镜头!不是单一的情感,不是悲愤、绝望、反思,而是包含了它们但包含其他更多内容的历史的注视! ——那是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历史、文明历史、生存历史。 顾雁声死前的那一刻,其实超脱了rou体,站在了时间长河的岸边,注视着历史滚滚而去。 镜头一直保持稳定,定格在顾雁声灰败的脸,但画外镜头还在继续,战争没有停歇,厮杀声绵延不绝,别人的鲜血溅到镜头内,溅到顾雁声的身上、脸上。 但这一切,都和顾雁声没有关系了,尽管这么近,但遥远得触不可及。 他的眼神如同火焰即将燃烧到尽头的灰烬,爆发出短暂的光芒和温度,然后彻底熄灭。 死寂,冰冷,最可怕的是,与这世界再无瓜葛。 不像是演的。 这是一次真正的死亡。 然后是缓缓上升的镜头,顾雁声的脸变得模糊,尸体变得渺小,整个狂乱而悲凉的战场入镜。 后期,在这个节点会加上背景音乐,夹杂着沙场上的悲鸣,唱起葬歌。 “身既死矣,归葬山阳。山何巍巍,天何苍苍。山有木兮国有殇。魂兮归来,以瞻河山……” 印西在这一段配乐花了许多的心思,词是作者已经不可考、写给唐代名将封常清的葬歌,名为。 曲和演唱,印西特意拜访了上个世纪就已经成名的老艺术家,请他再出山谱曲并亲自演唱。 老艺术家本来是接受谱曲但拒绝演唱的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