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06 (第2/4页)
他在国外九年多而没有一部作品问世,有人猜测他回国一定不会沉寂多久,便会复出导演。 蒋成业确实是带着满志的踌躇回国的,但他遇到了一件难事。 没人给他投钱。 一部电影,别管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,没有投资,便是树苗没有水,婴儿没有乳汁,长不大的,强迫长大也只能畸形。 蒋成业不愿十年的心血得不到精心呵护,便一再找圈内老友,寻求机会。 李英华和蒋成业是同一批导演,李英华比蒋成业小两岁,小得有限,可以忽略。 蒋成业成名的时候李英华还在做副导演,干的活不少,记住他的人不多。 蒋成业第一次得奖的时候,李英华还没有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。 而蒋成业因为被迫出国的时候,李英华刚刚导演了他的处女作,一部兼具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电影。 这部处女作很成功,也奠定了李英华之后的导演道路:商业艺术兼具,以商业为主。 李英华自己知道,他不是没有蒋成业的才华,而是没有蒋成业的骨气。 他要吃饭,吃饱饭之后想要出名。 就这么简单。 李英华得知蒋成业流亡的消息时并没有很吃惊,甚至有点暗喜。不多,只有一点点,他自己都觉得卑琐,但他无能为力,因为对蒋成业,他确实是嫉妒的。 但近十年后,李英华功成名就,在圈子里很有点名气,成为了前辈。 他会在某个深夜,或是同萧明明看完某部艺术片后,想起蒋成业。 如果他还在,国内艺术片的世界不会一派萧索。 壮年遭逐,飘零异乡,李英华年纪越大,越有点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