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71节 (第6/7页)
关系也十分融洽,先后参与过和明军一起,对女真和倭寇的战争,最着名的就是万历抗倭援朝战争。 从文化和政治氛围上而言,由于明朝自永乐后定都北京,和朝鲜的距离比和江南的还近,所以朝鲜受明朝影响极大。(这一点从当代朝鲜的服饰文化上就可以看出,所谓“衣冠文物悉同中国”,日本吞并朝鲜之前,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都是汉字,至今韩国人身份证后面,还要备注一个汉字姓名。) 故而终明一朝,朝鲜堪称大明的小迷弟,不仅在文化上备受熏陶,在政治上也走得最近。 但万历以后,情况急转直下,尤其是皇太极先后两次远征朝鲜,史称“丙子胡乱”、“丁丑胡乱”。 从胡乱这个称呼上,就可以看出朝鲜人对满清的态度了。 当时,朝鲜向满清称臣的一个重要条件,就是保留衣冠制度,不剃发易服。 说朝鲜心向大明,还真不是假的。 当初后金第一次出征朝鲜,清军统帅阿敏,一直打到平壤城下,当时的平壤驻军统帅见清军势大,居然弃城逃跑,金军轻松拿下平壤城。 朝鲜国王在听到后金军攻陷平壤的消息后,弃城而逃,跑到江华岛,后来派人谴使求和,第一次签订了中立条约,承若不再支持明朝。 结果条约签订以后,前脚后金军刚走,后脚朝鲜又和辽东明军联系上了,继续给予明军策应支持。 当初毛文龙所在的皮岛,就是朝鲜的地盘,同时朝鲜也一直就近给予粮草辎重资助。 景福宫内,刚刚三十岁的国王李淏却是满脸愁绪,头上白发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