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重生后收了塑料闺蜜的夫婿 第10节 (第6/7页)
话打动了他,许是一双侄儿女令他倍感欣慰,这位曾经的白衣公卿渐渐恢复了年轻时的风趣与精力,褪去疏狂与不羁,揭下悔困与封闭,迎来经世的淡定与从容。 他不仅极力支持陶知影北去收购瓷器,还鼓励她沿途多地游旅,尽情领略大齐的美好河山。 而他自己,不仅开始与昔日的门生故吏复通书信,也终于亲去了予安院执教。 予安院既冠了三皇子的名,又经大肆宣扬,已是人尽皆知的院落,院门挂上了嘉宪帝亲书的牌匾;常有善心者送来时令水果、衣物,甚至书籍。 朝廷甚至直接根据予安院的形制与方式在多地修建类似的院落,并将其取名慈幼局。 慈幼局既属朝廷建办,其收育的范围更广,除失怙失恃的小乞儿外,还收育弃婴,并置乳母喂养;民间无子女的夫妻亦可请求自院内收养儿女。嘉宪帝诏曰:朕尝令天下诸城置慈幼局…必使道路无啼饥之童。 一时赢得大齐臣民交口称赞。 在伯父的支持下,陶知影带着秋照一路自南向北,自仲夏到霜降,她在外游历了小半年。 因着这个原因,她与秦婉姜的信也时断时续。书信往来间,果然验证了她的猜测,秦婉姜喜欢上了三皇子。 她在最近一封给陶知影的信中含愁问她:花期短暂,如何取舍? 陶知影猜想,她应是知晓与肖培之的婚约之事了。 陶知影暗自思索着,想世人朝男暮女,日禽夜兽,皆甘之如饴。而佛法笃信因果,不立一法,不舍一法。当你作出了选择,另一个选择所造成的因果便都与你无关。不取不见不立,便不会因为取见立而造成的舍。因取而舍,圆满无望。 她想起上一世秦婉姜自锁于安平伯府后院中的清寂孤寮,又忆起自己曾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