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零七章 塞外闻鹤唳,中原驰铁骑7 (第9/9页)
弟立不衣绵帛,不食盐醋,日唯食一升麦屑粥而已。--《陈书孝行传》 二战时期,鬼子为了避免“脚气病”(缺乏维生素B),在战斗口粮中添加麦饭(日军最初以“去壳精米”为主粮),便引发了士兵抗议。 可知麦饭口感确实不好。 磨碎的麦粒,被称作“麦屑”。 袁术死前(199)欲求蜜糖水而不得,只寻得“麦屑三十斛”。 袁术嫌其口感粗糙,羞怒交加,竟吐血身亡。 首发&:塔>-读小说 (袁术)问厨下,尚有麦屑三十斛。时盛暑,欲得蜜浆,又无蜜。因顿伏床下,呕血斗余而死。--韦曜《吴书》 豆(五谷中的菽)亦可做粥饭。 西晋初年石崇、王恺斗富,二人便以“豆粥”相炫耀。 因为豆子难煮,故煮豆需要较长时间。 石崇却通过提前煮好豆子,临时投入锅中来迷惑宾客。 石崇为客作豆粥,咄嗟便办;恒冬天得韭,以萍菹。--《太平御览》 除了上述常见的饼、粥饭之外,还有“环饼”“乳饼”“馒头”“牢丸”“角黍”等食物。 不过这些更类似小吃,与主食相异。 其中馒头即今日的包子,传说是诸葛亮为“祭祀神祇”而发明。 牢丸莫衷一是,一作米团、一作汤团、一作元宵。 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 至于角黍,就是粽子。 本章暂且介绍至此,下一章再继续为您说。云垂赏竹涛的汉末雄风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