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42节 (第2/6页)
为‘丰安驿舍’的官驿,姜沃就收到了四篇《出长安诗》,四篇《记姜侯代天巡牧文》——四位书令史已经交上了第一份作业。 虽然姜沃根本没有做硬性要求。 除此四诗四文外,今年方一十一岁,书令史里最年轻的杨炯同学,反而是最辛勤的,还加写了《题丰安驿舍》诗,而且是两首。 据说见杨炯如此,王勃也正在加写。 两人年岁相当,又是同一场诗会出名,在文采上便总是有点较劲。 姜沃:好,卷起来。 她对着一摞诗文,转头又正好看到兴奋到不愿意好好吃饭的太平——孩子不听话,多半是作业太少了。 于是把《出长安诗》的题目,当场布置给婉儿和太平。 不想吃饭就写诗吧。 婉儿很快写完交了作业。 她都坐在一旁看起了书令史们的诗,太平还在战术磨墨——且说太平为了能跟着出门也是很努力了,学了许多自力更生事,媚娘告诉她出门顶多给她带一个乳母帮着照看饮食,其余事都要自己做。 见太平的墨磨不完了,姜沃就拿着柳条点了点太平面前的白纸。 太平望着窗外陌生风景,根本不想枯坐屋里,于是道:“姨母,父皇说过,有的人适合写诗文,就像国子监弘文馆的学子。”顿了顿,还指着早早交卷的优等生:“还有婉儿。” 然后太平还特意站起来身,骄傲的像是只小凤凰,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刚写了十首诗出来:“还有人适合点评诗,譬如姨母和我。” “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