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_第24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46节 (第3/5页)

才俊作为伴读。

    因而姜沃只在礼部的报名表上,看到了杨炯的名字——算来,王勃其实比杨炯还小一岁。

    若是朝廷开童子科的消息提早一年就放出去,王勃肯定也会来京城参加此童子科贡举。

    不过王勃不能来,姜沃心中也不觉得多惋惜。

    毕竟史册上,王勃就是因为替皇子写了一篇《檄英王鸡文》,传到皇帝耳朵里,皇帝便恼了,觉得这是朝臣在挑拨他膝下皇子们之间的关系,直接将王勃逐出了长安城。

    皇子身边都如此危险,何况是东宫伴读,陪在太子身侧——以从前大公子李承乾在东宫时的旧事可知,皇帝若对太子不满,可不会先换太子,而是一拨拨地换东宫属臣。

    伴君如伴虎,从来不错。

    虽说姜沃偶然也会与皇帝逾越臣子身份‘玩笑’两句,但一来都是私下场合,二来,皆是无关紧要的话题或是涉及她自己的玩笑。

    关于真正的高危红线事情,她都是学习李勣大将军说话的艺术——说话前先学会闭嘴,能不开口绝不开口。

    非得开口,也在心里过三遍以上。

    话说回来,这还因为她与皇帝相识晋王时期,算是皇帝信重优容的重臣,也才能偶尔有两句逾越身份的玩笑话。

    寻常朝臣,在皇帝面前一句话说不好,从此仕途无望甚至因言获罪都是有的。

    为此,姜沃与媚娘和文成都说好了,把王鸣珂的笔名紧紧捂住,绝不外泄。

    谁知道皇帝看了心里会怎么想。

    不知道丹青身份,皇帝看民间话本,就只是跟看从前的《权臣夺亲外传》一样,看个热闹,顺带调侃姜沃两句。

    若是知道‘丹青’是谁,说不定哪日心情不好,就会觉得书里面某句话是在讽刺他,动了天子之怒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