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25节 (第2/5页)
骆宾王是来借书的:国子监算学科的讲师和学子一直都是最少的,如今他们手里的《算经》以及平素所学的《算学笔记》,不免要被人排队借阅抄写。 其余较为罕有的书籍,也是分外抢手。 考期临近,学子们又要背书,又要抄书,简直是蜡烛两头烧。 骆宾王就是来向姜沃求借一本《缀数》。 如今要借这本书的学子,已经排到十月资考后。 与他们思维不同,姜沃第一反应就是,复印。 姜沃就道:“你们这么多人需要此书,便去印书铺子雕出板来,直接印出几百本来不好吗?” “且资考又不是一回。去雕版后,还能把版子留下来,将来再需要再印就是了。” 骆宾王:……是哦! 其实有时候,人只是需要跳出一下思维定式。 姜沃见骆宾王如梦初醒一样,拿着《缀数》去搞复印版了。 估计有他这么一搞,国子监很快就会出现雕版印刷风潮。 只是,据姜沃所知,洛阳城内只有一家刁家印刷,估计难接下这么多单。 * 于是这一晚,姜沃还问起崔朝,国子监近来抄书事。 崔朝就与她讲了个乌龙: 抄书这件事,许多时候都是传递链——比如甲有原版,借给乙,之后乙又借给他的好朋友丙,丙再借给他的人脉丁……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,如果中间一个人抄错了,那这条链上剩下的人就惨了。 若是《九经》等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