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零四章 徐云的选择 (第4/9页)
“老师,相关内容见报的时候,负责人那栏只要写上您和赵院士的名字就行了,我的话.....给个名字蹭点曝光就成。” “.......?” 徐云的这个回答显然有些超乎潘院士和赵政国的预料,这两位华夏量子与粒子领域的顶尖大老,齐齐宕机了好一会儿才回过了神。 只见潘院士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,脸上浮现出一丝郑重: “小徐,你说的认真的?你应该知道这个成果的概念。” “这可不是单纯的S一作二作的位次问题,而是一个足以载入科学史的发现,把它提到多高都不过分。” “虽然你从整个项目上来说只提供了一条微粒轨道,但如果没有那条轨道,我们后头一切的成果都将只是空中楼阁,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么深入的研究。” “小徐,你明白我的意思吗?” 徐云坦然的点了点头。 在今天试验过后,他当然知道孤点粒子的价值。 很早以前提及过。 如今的物理学界每年都可以发现五到八种新粒子,但这些粒子都属于复合粒子的范畴。 它们实际上的本质,都依旧离不开现有的粒子模型框架。 也就是当初提过的四大类、61种微粒。 最近一次被发现的基础粒子,要追朔到2012年。 当时欧洲核子中心发现了传说中的上帝粒子,也就是传递质量的希格斯粒子。 接着在2013年,希格斯便获得了诺奖。 再往前则是轻子中的τ子,发现于1975年。 在1995年,它的发现者马丁·佩尔获得了诺奖。 还有被汤川秀树发现的π介子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